2018年十佳话语影片2018年12月27日
2018年国内电影票房达到600亿,无疑是国产电影发展良好的一年。伴随了2019年脚步的临近,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,2018年上榜的十部最佳国产影片。
第十名:动物世界
《动物世界》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,2D动画和真人剪辑上的结合,可以说做到了国产电影首部的位置。
在视觉呈现上,《动物世界》加入了CG动画感很强的小丑打斗,还有很多追逐戏份,这些都十分有冲击力,但影片在特效和情节的衔接上,做得还不够贴合,这也导致了影片花了重金打造的特效,喜欢的人会很喜欢,不喜欢的人觉得打破了剧情的节奏。
在表演上,《动物世界》改写了李易峰的演艺生涯,起码他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,影片在剧情上需要缴纳的智商费也是非常高的,好在韩延导演把一些缜密的数学牌局运算,用非常直观的效果呈现出来,让观众看得很直观。
第九名:一出好戏
这是一部大家起初都不看好的黄渤处女作品,但《一出好戏》上映之后,观众看到的是一部完成度很高,故事扎实,笑点不尴,节奏紧凑,甚至还讨论度的影片。
《一出好戏》不管从表面的故事,或者从深层的隐喻都是很好理解的,也不难看出黄渤的野心,他不单纯想拍一部只是当时看着热闹的喜剧片,而是想从作品出提炼一些可以沉淀的主题,比如影片中隐喻人类的暗黑发展史,或是人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人性等。
当然这样复杂的主题并不好控制,而且为了照顾到本土观众的观影习惯,加入了爱情的支线,这也是最不成功的一条支线故事,从而导致原本可以聚焦专一的类型片,又一次变成了国内特色的杂糅类型电影。
但依然不得不承认,黄渤不管从演技上,还是从导演层面,或者从行业的敬业程度上,完全对得起观众。
第八名:邪不压正
姜文的民国三部曲,《让子弹飞》无疑让姜文在商业大片上立下了一座丰碑,成为大众的宠儿,但《一步之遥》让姜文玩上了天,人们开始质疑声不断。到这部《邪不压正》,姜文往回靠了一些,但依然在一些段落玩起了自己的作者表达。
诚然《邪不压正》有很多姜文对电影的理解,对民国的理解,对小说《侠隐》的理解,而且姜文依然固执不去和大众妥协,这也造成了《邪不压正》依然是一部很作者表达的作品。
第七名:红海行动
林超贤导演是一位军迷,而且对武器十分了解,这也造就了《红海行动》成了一部秀各种武器装备的平台。
当然这不是《红海行动》的重点,影片是近年来国产枪战片难得拍得如此沸腾的电影,虽然满满的枪战戏占了影片很大的比重,但是动作戏和文戏之间,动作戏和动作戏之间,节奏把控得都非常到位。
可以看出导演很清楚观众的观影情绪,不会一路high到底,而是有着明显的起伏,知道什么时候要炸一炸,知道什么时候要冷静一下,煽情一下,甚至是开下玩笑等。
而且为了营造真实感,枪战戏份难免有不少血腥镜头,恐怕这让当时带着小孩去看的家长,捏了一把冷汗吧。
第六名:影
如果看过张艺谋大量的访谈,就能明白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在求变,只是在求变的过程中,他自己可能也走了一些弯路。
影的结构充满了很强的舞台戏剧性,很有莎士比亚的调性,所以在台词上,表演上,以及美术上,都故意做成了舞台意境感。
《影》最后的结局很有嚼劲,和开头形成一种闭环,让人浮想联翩,我依然相信张艺谋这样级别导演的实力,不是一两部电影能定义的,这样级别的导演,在华语电影中,依然是中流砥柱的代表之一。
第五名:无双
《无双》不管是借鉴还是致敬,或者说模仿,都有着西方那几部电影的影子,但细心的观众就能发现,这部制作精良的《无双》, 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港片语境。
《无双》中的郭富城和周润发,称得上是港片新旧时期的代表人物,两人一起合作,让《无双》的魅力1+1>2。
而且庄文强也透露,在很多动作戏份上,故意给发哥更多的戏份,让发哥做出当年港片时期那种风范,算是一种怀旧,也算是一种对黄金港片时期的致敬。
第四名:暴裂无声
《暴裂无声》影片的素质,能碾压很多国产片。因为影片虽然故事背景选在偏远山村,但依然能弥漫着电影感的高级,好的影片,能让观众从中也得到成长和锻炼,国内需要更多像《暴裂无声》这样硬素质和细思恐极的电影。
第三名:江湖儿女
贾科长的电影主题,一直代表了中国众生面下的边缘人物,沉默中大多数为了尊严的挣扎。
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,这句话放在贾科长身上是完全不违和的。
要真的看清《江湖儿女》的表达,起码要看过贾科长以前的电影,特别是《任逍遥》,《三峡好人》,《天注定》。
这些电影结合在一起,你就会发现,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,都有着同样的宿命和思考,不管起初大家多不一样,但最终可能都汇聚到一种命运,再也站不起来。
所以不管是《任逍遥》想做大哥女人的巧巧,还是《江湖儿女》自己做了老大的巧巧,其实最后都逃不开时代的命运。
我们需要贾科长这样的只拍一种维度的导演,为我们记录下时代印记中沉默的大多数。
第二名:狗十三
《狗十三》给予了每一位观众青春真实的镜子,从镜子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影子。
影片中那些爱之深的长辈,我们从上帝视角看到了瑕疵和反思,也托起了女主李玩看似日常但又残忍的青春蜕变。
曹保平导演其实最聪明的地方,不在于批判和控诉任何一方,而是冷静的陈述,这是我觉得《狗十三》最高明的地方。
我们能从影片中看到一个善良正直青春期的女孩,被大人潜移默化去接受中国式“成人礼”是多么可悲。
影片更让人值得反思的是,“到底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叛逆,还是孩子的叛逆让大人动用粗鲁的教育方式”。
第一名:我不是药神
《我不是药神》是2018年上映华语电影最佳的原因 ,并不是因为影片的票房,也不是因为影片黑马效应,而是因为影片现实题材的类型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,讲述了一位卖“假药”的程勇谋求利润,但最后变成了救死扶伤的英雄。
国内似乎没有过如此接近老百姓的话题性电影,《我不是药神》上映之后,观众对当下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延伸前所未有,如此接地气的电影,形成了电影之外的一个思考维度,让人看到了华语电影更多可以延伸的类型和题材。
而且《我不是药神》从故事的编织,以及制作的水准上来说,也达到了国内超高水准,山争哥哥也因为影片让自己火了一把,从表演和个人魅力碾压众小鲜肉。
第十名:动物世界
《动物世界》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,2D动画和真人剪辑上的结合,可以说做到了国产电影首部的位置。
在视觉呈现上,《动物世界》加入了CG动画感很强的小丑打斗,还有很多追逐戏份,这些都十分有冲击力,但影片在特效和情节的衔接上,做得还不够贴合,这也导致了影片花了重金打造的特效,喜欢的人会很喜欢,不喜欢的人觉得打破了剧情的节奏。
在表演上,《动物世界》改写了李易峰的演艺生涯,起码他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,影片在剧情上需要缴纳的智商费也是非常高的,好在韩延导演把一些缜密的数学牌局运算,用非常直观的效果呈现出来,让观众看得很直观。
第九名:一出好戏
这是一部大家起初都不看好的黄渤处女作品,但《一出好戏》上映之后,观众看到的是一部完成度很高,故事扎实,笑点不尴,节奏紧凑,甚至还讨论度的影片。
《一出好戏》不管从表面的故事,或者从深层的隐喻都是很好理解的,也不难看出黄渤的野心,他不单纯想拍一部只是当时看着热闹的喜剧片,而是想从作品出提炼一些可以沉淀的主题,比如影片中隐喻人类的暗黑发展史,或是人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人性等。
当然这样复杂的主题并不好控制,而且为了照顾到本土观众的观影习惯,加入了爱情的支线,这也是最不成功的一条支线故事,从而导致原本可以聚焦专一的类型片,又一次变成了国内特色的杂糅类型电影。
但依然不得不承认,黄渤不管从演技上,还是从导演层面,或者从行业的敬业程度上,完全对得起观众。
第八名:邪不压正
姜文的民国三部曲,《让子弹飞》无疑让姜文在商业大片上立下了一座丰碑,成为大众的宠儿,但《一步之遥》让姜文玩上了天,人们开始质疑声不断。到这部《邪不压正》,姜文往回靠了一些,但依然在一些段落玩起了自己的作者表达。
诚然《邪不压正》有很多姜文对电影的理解,对民国的理解,对小说《侠隐》的理解,而且姜文依然固执不去和大众妥协,这也造成了《邪不压正》依然是一部很作者表达的作品。
第七名:红海行动
林超贤导演是一位军迷,而且对武器十分了解,这也造就了《红海行动》成了一部秀各种武器装备的平台。
当然这不是《红海行动》的重点,影片是近年来国产枪战片难得拍得如此沸腾的电影,虽然满满的枪战戏占了影片很大的比重,但是动作戏和文戏之间,动作戏和动作戏之间,节奏把控得都非常到位。
可以看出导演很清楚观众的观影情绪,不会一路high到底,而是有着明显的起伏,知道什么时候要炸一炸,知道什么时候要冷静一下,煽情一下,甚至是开下玩笑等。
而且为了营造真实感,枪战戏份难免有不少血腥镜头,恐怕这让当时带着小孩去看的家长,捏了一把冷汗吧。
第六名:影
如果看过张艺谋大量的访谈,就能明白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在求变,只是在求变的过程中,他自己可能也走了一些弯路。
影的结构充满了很强的舞台戏剧性,很有莎士比亚的调性,所以在台词上,表演上,以及美术上,都故意做成了舞台意境感。
《影》最后的结局很有嚼劲,和开头形成一种闭环,让人浮想联翩,我依然相信张艺谋这样级别导演的实力,不是一两部电影能定义的,这样级别的导演,在华语电影中,依然是中流砥柱的代表之一。
第五名:无双
《无双》不管是借鉴还是致敬,或者说模仿,都有着西方那几部电影的影子,但细心的观众就能发现,这部制作精良的《无双》, 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港片语境。
《无双》中的郭富城和周润发,称得上是港片新旧时期的代表人物,两人一起合作,让《无双》的魅力1+1>2。
而且庄文强也透露,在很多动作戏份上,故意给发哥更多的戏份,让发哥做出当年港片时期那种风范,算是一种怀旧,也算是一种对黄金港片时期的致敬。
第四名:暴裂无声
《暴裂无声》影片的素质,能碾压很多国产片。因为影片虽然故事背景选在偏远山村,但依然能弥漫着电影感的高级,好的影片,能让观众从中也得到成长和锻炼,国内需要更多像《暴裂无声》这样硬素质和细思恐极的电影。
第三名:江湖儿女
贾科长的电影主题,一直代表了中国众生面下的边缘人物,沉默中大多数为了尊严的挣扎。
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,这句话放在贾科长身上是完全不违和的。
要真的看清《江湖儿女》的表达,起码要看过贾科长以前的电影,特别是《任逍遥》,《三峡好人》,《天注定》。
这些电影结合在一起,你就会发现,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,都有着同样的宿命和思考,不管起初大家多不一样,但最终可能都汇聚到一种命运,再也站不起来。
所以不管是《任逍遥》想做大哥女人的巧巧,还是《江湖儿女》自己做了老大的巧巧,其实最后都逃不开时代的命运。
我们需要贾科长这样的只拍一种维度的导演,为我们记录下时代印记中沉默的大多数。
第二名:狗十三
《狗十三》给予了每一位观众青春真实的镜子,从镜子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影子。
影片中那些爱之深的长辈,我们从上帝视角看到了瑕疵和反思,也托起了女主李玩看似日常但又残忍的青春蜕变。
曹保平导演其实最聪明的地方,不在于批判和控诉任何一方,而是冷静的陈述,这是我觉得《狗十三》最高明的地方。
我们能从影片中看到一个善良正直青春期的女孩,被大人潜移默化去接受中国式“成人礼”是多么可悲。
影片更让人值得反思的是,“到底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叛逆,还是孩子的叛逆让大人动用粗鲁的教育方式”。
第一名:我不是药神
《我不是药神》是2018年上映华语电影最佳的原因 ,并不是因为影片的票房,也不是因为影片黑马效应,而是因为影片现实题材的类型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,讲述了一位卖“假药”的程勇谋求利润,但最后变成了救死扶伤的英雄。
国内似乎没有过如此接近老百姓的话题性电影,《我不是药神》上映之后,观众对当下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延伸前所未有,如此接地气的电影,形成了电影之外的一个思考维度,让人看到了华语电影更多可以延伸的类型和题材。
而且《我不是药神》从故事的编织,以及制作的水准上来说,也达到了国内超高水准,山争哥哥也因为影片让自己火了一把,从表演和个人魅力碾压众小鲜肉。
编辑:刘聪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